5位委员热议民生改善:多重因素决定养老金涨幅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黄洁夫、范小建、胡晓义、李卫红、刘长铭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就养老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困人群精准帮扶和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及相关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多重因素决定养老金涨幅
听到记者问及“今年养老金涨幅设定为6.5%左右,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0%,您怎么看待这一调整?会不会对退休人员的生活造成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从3个层面解读了这次调整:“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十二次调整,也是本届政府连续第四次调整,反映了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的,财政收入增长虽然放缓,但是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同时还要注意,这是首次统筹安排养老金涨幅。”胡晓义委员提醒大家注意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是“退休人员”,而不是“企业退休人员”。他举起预算报告说,“这里面讲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包括企业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这是去年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之后的新进展,体现了制度的公平性。”
至于为什么将涨幅设定在6.5%左右,胡晓义委员也给大家“亮了底牌”,介绍了几个重要参数:第一,去年我国GDP增幅6.9%,全国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5.8%,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都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第二,物价上涨不厉害,去年CPI仅为1.4%,比较温和。第三,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是7.4%。养老金涨幅基本与之适应。第四,要考虑到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近几年虽然总的收入额大于支出额,但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一个调整待遇的方案,我认为取6.5%左右还是恰当的。”胡晓义委员说。
医疗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回答号贩子现象时,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有的专家号被炒到8000元一个,但这位专家一天要看60至100个病人,每人只能看几分钟,患者花了大价钱当然很不满意。”黄洁夫委员表示说,医院“天价号”有人买单既说明医务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反映了我国的医疗资源结构性矛盾严重错配。患者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没有人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