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的社区微电影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12-15 09:42:47
在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之前,何森曾经做过编辑、企业高管和职业作家。近几年网络微电影的兴起,让他开始关注起这个题材更丰富、创作更自由、传播更快更广泛的电影新形式。
首次“触电”即获好评
去年9月,在老朋友的介绍下,家住北京天坛街道金鱼池小区的何森与东花市街道合作,将街道环卫工夫妇帮助北师大教授回家的故事改编成了剧本,并亲自上阵担任导演,拍了他的首部微电影作品《小妮的幸福》。令老何颇感意外的是,该剧在第二届北京市幸福家庭DV大奖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谈到处女作《小妮的幸福》,何森时至今日仍有些激动:“当时我就是一个门外汉,唯一比较拿手的可能就是写剧本了。拍摄手法、影片剪辑都是现学现卖,我没想到首次‘触电’就获得了评审的好评。现在想想,也正是那次获奖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让我下决心从一名专职作家转型成了一名专职导演。”随后,何森利用今年春节假期拍摄了微电影《爸爸快回家》,演员除了《小妮的幸福》的主演,还有不少社区居民。影片同样由真人真事改编,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现状。
剧本均由真人真事改编
多年的写作生涯,让何森养成了随身带纸笔记下创作灵感的好习惯。“我创作的所有剧本,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不但要拍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想让老百姓演自己的故事。”
今年6月,何森在社区的推荐下,与天坛街道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三部微电影《老张的家事》,天坛街道影视班也由此成立。“《老张的家事》将空巢老人这一严肃的社会性话题用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街道听说我要拍摄反映居民生活的电影非常支持,还介绍了“龙须沟话剧班”的成员们来客串,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为微电影的常驻演员。”现在,老何的影视班共有7名固定成员,但每次拍电影,都有三四十位社区群众来参演,其中不乏在社区版话剧《龙须沟》里扮演“程疯子”的韩家训等草根“明星”。
每周,社区影视班都会拿出两天作为讨论日,大家聚在一起不仅学习影片的拍摄手法、演员的表演方式,最重要的是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从中寻找创作素材。老何说:“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小事,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影片能打动人心的基础。”
“演员注意眼神,灵活一点,咔!很好!这条过了,准备拍下一条。”随着何森一声令下,演员们立刻转换角色,开始为下一场戏作准备。在天坛街道金鱼池小区里,一个人员虽少却五脏俱全的摄制组这些天正忙得热火朝天。熟悉他们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何森导演带着天坛街道影视班又开始新的创作了。这个成立仅4个月的影视班,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部微电影的制作。他们的最新作品《拿什么心疼你,我的亲人》已召开了内部试映会,它也是第一部由民间机构自发组织拍摄的反腐题材电影。提起这部反腐剧,老何更是侃侃而谈:“我把焦点聚集在了贪官的亲人身上,着重讲述一个人贪污受贿给家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天坛街道影视班成立初期可谓一穷二白,微电影拍摄中所用到的器材都是由成员们提供,拍摄场所也大多是居民家中和小区里。“摄像老孔是开婚庆公司的,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部分摄影器材。王福兰大姐的家成了《老张的家事》的拍摄场地。有时候一拍就是一天,中午吃饭时,离家近的剧组成员在家做好饭,再端到拍摄现场,我们一块儿露天吃工作餐。”何森介绍说。
接地气的民间故事颇受关注
随着前几部戏网络播放量的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何森和影视班的作品。广东一个剧组看完《老张的家事》后表示愿意为剧组投资。在拍摄反腐剧时,河北一家企业为剧组无偿提供了别墅作为拍摄地……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影视班的作品,成员们还集资购买了新款摄像器材。
“目前我正在创作《温暖的寒冬》剧本,讲的是希望工程中的励志故事。我想把这部电影拍出来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社会上还有很多正能量。”谈到今后的打算,何森满怀憧憬地说:“现在我们正在申请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证、公映许可证等证件。如果能成功,将来我们影视班拍摄的这些接地气的民间故事就能在数字院线上映了!”
首次“触电”即获好评
去年9月,在老朋友的介绍下,家住北京天坛街道金鱼池小区的何森与东花市街道合作,将街道环卫工夫妇帮助北师大教授回家的故事改编成了剧本,并亲自上阵担任导演,拍了他的首部微电影作品《小妮的幸福》。令老何颇感意外的是,该剧在第二届北京市幸福家庭DV大奖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谈到处女作《小妮的幸福》,何森时至今日仍有些激动:“当时我就是一个门外汉,唯一比较拿手的可能就是写剧本了。拍摄手法、影片剪辑都是现学现卖,我没想到首次‘触电’就获得了评审的好评。现在想想,也正是那次获奖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让我下决心从一名专职作家转型成了一名专职导演。”随后,何森利用今年春节假期拍摄了微电影《爸爸快回家》,演员除了《小妮的幸福》的主演,还有不少社区居民。影片同样由真人真事改编,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现状。
剧本均由真人真事改编
多年的写作生涯,让何森养成了随身带纸笔记下创作灵感的好习惯。“我创作的所有剧本,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不但要拍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想让老百姓演自己的故事。”
今年6月,何森在社区的推荐下,与天坛街道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三部微电影《老张的家事》,天坛街道影视班也由此成立。“《老张的家事》将空巢老人这一严肃的社会性话题用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街道听说我要拍摄反映居民生活的电影非常支持,还介绍了“龙须沟话剧班”的成员们来客串,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为微电影的常驻演员。”现在,老何的影视班共有7名固定成员,但每次拍电影,都有三四十位社区群众来参演,其中不乏在社区版话剧《龙须沟》里扮演“程疯子”的韩家训等草根“明星”。
每周,社区影视班都会拿出两天作为讨论日,大家聚在一起不仅学习影片的拍摄手法、演员的表演方式,最重要的是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从中寻找创作素材。老何说:“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小事,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影片能打动人心的基础。”
“演员注意眼神,灵活一点,咔!很好!这条过了,准备拍下一条。”随着何森一声令下,演员们立刻转换角色,开始为下一场戏作准备。在天坛街道金鱼池小区里,一个人员虽少却五脏俱全的摄制组这些天正忙得热火朝天。熟悉他们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何森导演带着天坛街道影视班又开始新的创作了。这个成立仅4个月的影视班,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部微电影的制作。他们的最新作品《拿什么心疼你,我的亲人》已召开了内部试映会,它也是第一部由民间机构自发组织拍摄的反腐题材电影。提起这部反腐剧,老何更是侃侃而谈:“我把焦点聚集在了贪官的亲人身上,着重讲述一个人贪污受贿给家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天坛街道影视班成立初期可谓一穷二白,微电影拍摄中所用到的器材都是由成员们提供,拍摄场所也大多是居民家中和小区里。“摄像老孔是开婚庆公司的,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部分摄影器材。王福兰大姐的家成了《老张的家事》的拍摄场地。有时候一拍就是一天,中午吃饭时,离家近的剧组成员在家做好饭,再端到拍摄现场,我们一块儿露天吃工作餐。”何森介绍说。
接地气的民间故事颇受关注
随着前几部戏网络播放量的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何森和影视班的作品。广东一个剧组看完《老张的家事》后表示愿意为剧组投资。在拍摄反腐剧时,河北一家企业为剧组无偿提供了别墅作为拍摄地……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影视班的作品,成员们还集资购买了新款摄像器材。
“目前我正在创作《温暖的寒冬》剧本,讲的是希望工程中的励志故事。我想把这部电影拍出来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社会上还有很多正能量。”谈到今后的打算,何森满怀憧憬地说:“现在我们正在申请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证、公映许可证等证件。如果能成功,将来我们影视班拍摄的这些接地气的民间故事就能在数字院线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