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打造爱科学的“好圈子”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10-16 09:40:50
近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等部门发布了《2014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通报》。调查显示,本市“60至69岁”老年人的科学素质达标率为20.2%,而离退休人员的相关数据为18.2%,这两个数据分别在不同年龄群体和不同职业调查对象中位列倒数第二。
有关专家据此建议进一步改进适老科普方式,并提醒远郊科普工作者主动引导老人培养科普学习兴趣。
老人科学素质背后有忧也有喜
据悉,此次调查显示上海公民的总体达标率为28.8%,高于“60至69岁”老年人的达标率,更高于按照离退休这一标准来划分统计的数据。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除老年人以外的调查对象的达标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处于“50~59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达标率最低,为19.1%,而“60至69岁”老年人的数据却要比其高出1.2%。
而在科学活动形式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大型广场科普活动”(59.4%)、第三位则是“科普讲座”(57.2%)。
对此,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委副主任张晓平表示,最爱参加广场科普活动和科普讲座的人中,老年人为数不少,他们的科学素质高于“50~59岁”年龄段人群正说明这类活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老年人科学素质低于市总体达标率,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未将此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道理"和"会生活"都不能少
据了解,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生活能力、科学劳动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有关人士建议科普工作者在提升老年人对于科学知识的终身学习意愿和科学生活能力方面多花心思。
“如果讲新能源发电,我们既要告诉老人这是什么,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可能因此改变。例如很多老人想到空气较好的郊区养老,他们将要入住的房子很可能具备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条件,我们就告诉他们该如何去申请,再说明这样能带来哪些实惠,然后再引出太阳能相关知识内容,这样一来,老人们也就不会对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望而却步了,科学思维也就容易养成。”对此,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荣誉讲师张金观建议科普工作者可将看似“高大上”的知识紧密结合当下的养老生活来讲述,而不再只重视对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宣讲。
圈子文化决定老人能否坚持学
和其它老年教育课程不同的是,科学知识不仅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相关素质的提升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从事科普工作多年的张晓平发现,老年人科学素质高低固然和文化素质存在一定关联,但和老人本人社交圈子的总体科学素质关联更大,“部分农村远郊地区的老人和同龄人相聚时从不聊养生保健以外的科学话题,即便是聊养生,他们也不聊具有科学依据的食疗和药理知识,而只讨论该吃点什么,这样很难培养科普学习兴趣,更别说提升科学素质了。”
张晓平建议,部分远郊地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根据所在地区老年人群体的实际生活开设学习周期较长的相关系统科普课程,用议程设置的方法给社区营造科普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质。
有关专家据此建议进一步改进适老科普方式,并提醒远郊科普工作者主动引导老人培养科普学习兴趣。
老人科学素质背后有忧也有喜
据悉,此次调查显示上海公民的总体达标率为28.8%,高于“60至69岁”老年人的达标率,更高于按照离退休这一标准来划分统计的数据。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除老年人以外的调查对象的达标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处于“50~59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达标率最低,为19.1%,而“60至69岁”老年人的数据却要比其高出1.2%。
而在科学活动形式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大型广场科普活动”(59.4%)、第三位则是“科普讲座”(57.2%)。
对此,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委副主任张晓平表示,最爱参加广场科普活动和科普讲座的人中,老年人为数不少,他们的科学素质高于“50~59岁”年龄段人群正说明这类活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老年人科学素质低于市总体达标率,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未将此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道理"和"会生活"都不能少
据了解,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生活能力、科学劳动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有关人士建议科普工作者在提升老年人对于科学知识的终身学习意愿和科学生活能力方面多花心思。
“如果讲新能源发电,我们既要告诉老人这是什么,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可能因此改变。例如很多老人想到空气较好的郊区养老,他们将要入住的房子很可能具备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条件,我们就告诉他们该如何去申请,再说明这样能带来哪些实惠,然后再引出太阳能相关知识内容,这样一来,老人们也就不会对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望而却步了,科学思维也就容易养成。”对此,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荣誉讲师张金观建议科普工作者可将看似“高大上”的知识紧密结合当下的养老生活来讲述,而不再只重视对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宣讲。
圈子文化决定老人能否坚持学
和其它老年教育课程不同的是,科学知识不仅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相关素质的提升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从事科普工作多年的张晓平发现,老年人科学素质高低固然和文化素质存在一定关联,但和老人本人社交圈子的总体科学素质关联更大,“部分农村远郊地区的老人和同龄人相聚时从不聊养生保健以外的科学话题,即便是聊养生,他们也不聊具有科学依据的食疗和药理知识,而只讨论该吃点什么,这样很难培养科普学习兴趣,更别说提升科学素质了。”
张晓平建议,部分远郊地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根据所在地区老年人群体的实际生活开设学习周期较长的相关系统科普课程,用议程设置的方法给社区营造科普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