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汪守德:走向高原的境界(《解放军报》2015年9月12日)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9-23 15:55:29
          走向高原的境界
——读报告文学集《雪线上的西藏》

汪守德
     
     成都军区一批年轻的专业作家,完成了一次对于青藏高原的攀登采访之旅。这显然是一次集体性的规定动作,他们从成都出发,分数路奔赴西藏山南、冈底斯、岗巴、亚东、察隅、灵芝等地的边防部队,进行着作为军队作家深入扎实的采访与写作。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不是第一次去高原,而是多次踏上过这片雪线上的土地了。他们此行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某个指定的任务,而是将其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用一颗颗真诚的心去体察当下的高原边防和官兵生活,用他们饱蘸激情的笔墨呈现共时态下的官兵最鲜活的生活与情感脉动,于是成就了这样一部带着高原风雪与战士体温的报告文学集《雪线上的西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我们沿着他们留下的足迹,也到达了东嘎拉、查果拉、乃堆拉、詹娘舍、无名湖、旺东等边防哨所,我们在记住那一个个脸庞黧黑的高原官兵时,也记住了这些作者们的名字:裘山山、卢一萍、王甜、王龙、杨献平和纪莹。

   对于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人们或对其如神话般地心仪和向往,或作为旅游胜地偶尔来此观光历险,然而对于西藏的边防官兵来说,却是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那种天高地远、人迹罕至、鸟飞不度的地方,恰恰就是边防官兵们战斗的永恒岗位。雪线之上的生存、工作与战斗,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花前月下等画意诗情难与官兵们相关,他们要用年轻的血肉之躯日日夜夜地同高寒缺氧、寂寞枯燥、信息闭塞抗争。恶劣至生命极限的地理条件无时无刻不考验和袭击着边防官兵们,让他们的身体与意志日夜经受着磨砺与锤炼。甚至于那些变幻莫测、藏凶伏险的天气、路途和境遇,常常使他们在倏忽之间献出生命。然而正是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创造着种种感人至深的生命诗篇,官兵们的现实经历犹如高山上流淌而下的淙淙雪水,不断地演绎和无声地讲述着各种崭新而动人的故事。

   让我们深为感动的是,置身于如此艰苦备尝的环境之下,每个边防官兵都有一颗青春激扬、活泼跳荡的心,并且用自己的忠诚无畏与牺牲奉献,像他们光荣的前辈军人那样,展现出令人感奋的精神风貌,书写着高原戍边、拱卫疆土的新业绩与新辉煌。我们从《雪线上的西藏》中可以不时地读到震撼与揪心的细节和故事,这些细节与故事都是边防官兵用青春与生命真实创造与勾勒出的,它们是那样的催人泪下,甚至是不可思议,有些则是处于和平与安宁中的人们绝对难以想象的。正是这些年轻的官兵们用火热而无悔的青春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书写出的英雄传奇。这当然要归因于作者们对边防官兵的抵近和悉心的观察与捕捉,并且在作品中写下那些为高原所独有的灼烫的细节与故事。虽然其中的有些记述和描绘相对比较简略,只是人物传神的肖像或素描,从主人公的身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裹雷挟电、惊天动地之处,然而正是在这种默默无闻、厮守日夜的平常中,体现着大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反映了战士们的执着、坚韧和忠贞,以及与他们所处的海拔一样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度,也传递出作者们因之而产生的无限心痛与爱怜。

   在《雪线上的西藏》中,边关的人物无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朴素、真实而感人,我们可能记住,也可能记不住一个个这样的名字:曹德锋、何海斌、肖顺海、扎增、张建刚、查汗、尼马松、刘海波、欧阳宇航、邓细波、陈相佐、宋兴元、德庆旺杰等,通过他们,我们又认识了天边正有一群又一群的男子汉,他们是祖国的忠诚卫士和英雄儿女。就是在这片神山圣域,他们几乎是用热血与生命守卫着遥远的疆土。他们或许拥有共同的形象特征:黑黑的脸膛,硬朗的气质,质朴的言谈,看上去都是普普通通的军人形象,却是那样的崇高与伟岸,是雪线之上的战斗和生活所造就的真正的硬汉。作者书写他们的过程,也是自身心灵受到净化的过程。他们用心去拥抱官兵,理解自己的战友,表现出了最深的感情。因此其写作就能让更多的世人认识和了解他们,并从心里敬佩并热爱他们。这也许就是本书的真正价值。

   在《雪线上的西藏》中,有不少篇幅是写边防官兵感情生活的,这是其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主题。婚恋难是一代代边防官兵都会遇到的难题,而当代的社会现实与人们价值选择的更趋务实,都使戍守高原边防的官兵们在这个问题上处于更为明显的弱势地拉。因此,那些愿与边防官兵共定终身的年轻女性们就如同阳光一般把官兵、把边防照亮了。她们从遥远的内地来到雪域高原的一趟趟艰难的探亲之旅,就成了令人感慨不尽的颂歌和传奇,你会觉得敢上高原的女性是那样的艰难与不易,又是那样的坚强与美丽。我们从作品中读到那些情感故事也只有在边关才会发生,又有多少被称为“军嫂”的女性们,在我们阅读该书的此刻正往返于内地与边关之间的漫漫路途上。时空的阻隔使他们的情感生活具有极大的特殊性,然而正是这些心系边防的女性们,用她们的爱与理解支撑了边关军人们,同军人们一起筑起了边关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